moerjielovecookie

Sawen_Blog

一个普通工科牲的博客网站
x
github
follow
email

TypeC接口協議

Type-C 插頭常見的 pin 數有 6P、12P、16P、24P,不同 pin 數在功能、應用場景和成本等方面存在區別,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1 引腳定義#

Type-C 接口插頭引腳功能定義如下:

Pin名稱功能描述
A1GND接地
A2SSTXp1SuperSpeed 差分信號 #1,TX,正
A3SSTXn1SuperSpeed 差分信號 #1,TX,負
A4VBUS總線電源
A5CC1Configuration channel,用於檢測設備連接、正反插方向,以及進行 USB Power Delivery 通信
A6Dp1USB 2.0 差分信號,position 1,正
A7Dn1USB 2.0 差分信號,position 1,負
A8SBU1Sideband use (SBU),用於傳輸非 USB 信號,如音頻信號等
A9VBUS總線電源
A10SSRXn2SuperSpeed 差分信號 #2,RX,負
A11SSRXp2SuperSpeed 差分信號 #2,RX,正
A12GND接地
B1GND接地
B2SSTXp2SuperSpeed 差分信號 #2,TX,正
B3SSTXn2SuperSpeed 差分信號 #2,TX,負
B4VBUS總線電源
B5CC2Configuration channel
B6Dp2USB 2.0 差分信號,position 2,正
B7Dn2USB 2.0 差分信號,position 2,負
B8SBU2Sideband use (SBU)
B9VBUS總線電源
B10SSRXn1SuperSpeed 差分信號 #1,RX,負
B11SSRXp1SuperSpeed 差分信號 #1,RX,正
B12GND接地

2 不同 pin 數 Type-C 插頭的區別#

  1. 6P Type-C
    • 功能:僅保留了 Vbus、GND、CC1、CC2。Vbus 用於供電,GND 用於接地,CC1 和 CC2 用於 PD 設備識別,承載 USB - PD 的通信,以向供電端請求電源供給。它沒有 USB 2.0 的 D+、D - 差分信號和 USB 3.0 的高速傳輸功能。
    • 應用場景:適用於對 USB 通信無需求,僅需 USB 取電充電的設備,如玩具、電動牙刷、快充插頭等。
    • 成本:由於引腳數量少,生產工藝相對簡單,成本較低。
  2. 12P Type-C
    • 功能:在 6P 的基礎上增加了數據 DP1/2,DN1/2,SBU1/2。DP1/2 和 DN1/2 用於 USB 2.0 通信,可實現數據傳輸;SBU1/2 用於傳輸非 USB 信號,如音頻信號等。它支持 PD 快充、音頻設備、HDMI 傳輸、調試模式等功能,但缺少 USB 3.0/3.1 的高速傳輸能力。
    • 應用場景:常用於一些對數據傳輸速度要求不高,但需要支持多種功能的小家電設備,這類設備使用的 MCU 通常只有 USB 2.0,USB 3.0 功能對其而言並非必要。
    • 成本:相比 24P,省去了部分引腳和相關電路,成本有所降低,但高於 6P。
  3. 16P Type-C
    • 功能:在 24Pin 的基礎上阉割了 USB3.0 的 TX1/2、RX1/2,保留了 SBU1/2、CC1/2、USB2.0 的 D+、D - 。除不具備 USB 3.0/3.1 高速傳輸外,其他功能與 24P 基本相同,同樣支持 PD 快充、音頻設備、HDMI 傳輸、調試模式等。
    • 應用場景:適用於對高速數據傳輸需求不高的設備,能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控制成本。
  4. 24P Type-C
    • 功能:是全功能的 Type-C 接口,具有 12P 引腳所具有的全部功能,並且多了 USB 3.0/3.1 高速傳輸功能。其 D+/D - 提供了對 USB 2.0 數據傳輸差分對的兼容,有兩組 D+/D - 差分對以支持正反插;GND 和 VBUS 分別用於提供地信號和電源信號,默認 VBUS 電壓是 5V,可通過協商支持更高電壓和電流;RX 和 TX 分開,可實現上行和下行的全雙工通信;CC 引腳用於插拔檢測、正反插方向檢測、source 端的電流支持能力播報,以及在 PD 快充和 alternate mode 中使用;VCONN 為 Type - C Cable 裡面所包含的 EMarker 芯片供電。
    • 應用場景:廣泛應用於各類需要高速數據傳輸和多種功能支持的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
    • 成本:由於引腳數量多,功能豐富,其接口的採購成本相對較高。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