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erjielovecookie

Sawen_Blog

一个普通工科牲的博客网站
x
github
follow
email

TypeC接口协议

Type-C 插头常见的 pin 数有 6P、12P、16P、24P,不同 pin 数在功能、应用场景和成本等方面存在区别,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1 引脚定义#

Type-C 接口插头引脚功能定义如下:

Pin名称功能描述
A1GND接地
A2SSTXp1SuperSpeed 差分信号 #1,TX,正
A3SSTXn1SuperSpeed 差分信号 #1,TX,负
A4VBUS总线电源
A5CC1Configuration channel,用于检测设备连接、正反插方向,以及进行 USB Power Delivery 通信
A6Dp1USB 2.0 差分信号,position 1,正
A7Dn1USB 2.0 差分信号,position 1,负
A8SBU1Sideband use (SBU),用于传输非 USB 信号,如音频信号等
A9VBUS总线电源
A10SSRXn2SuperSpeed 差分信号 #2,RX,负
A11SSRXp2SuperSpeed 差分信号 #2,RX,正
A12GND接地
B1GND接地
B2SSTXp2SuperSpeed 差分信号 #2,TX,正
B3SSTXn2SuperSpeed 差分信号 #2,TX,负
B4VBUS总线电源
B5CC2Configuration channel
B6Dp2USB 2.0 差分信号,position 2,正
B7Dn2USB 2.0 差分信号,position 2,负
B8SBU2Sideband use (SBU)
B9VBUS总线电源
B10SSRXn1SuperSpeed 差分信号 #1,RX,负
B11SSRXp1SuperSpeed 差分信号 #1,RX,正
B12GND接地

2 不同 pin 数 Type-C 插头的区别#

  1. 6P Type-C
    • 功能:仅保留了 Vbus、GND、CC1、CC2。Vbus 用于供电,GND 用于接地,CC1 和 CC2 用于 PD 设备识别,承载 USB - PD 的通信,以向供电端请求电源供给。它没有 USB 2.0 的 D+、D - 差分信号和 USB 3.0 的高速传输功能。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 USB 通信无需求,仅需 USB 取电充电的设备,如玩具、电动牙刷、快充插头等。
    • 成本:由于引脚数量少,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2. 12P Type-C
    • 功能:在 6P 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 DP1/2,DN1/2,SBU1/2。DP1/2 和 DN1/2 用于 USB 2.0 通信,可实现数据传输;SBU1/2 用于传输非 USB 信号,如音频信号等。它支持 PD 快充、音频设备、HDMI 传输、调试模式等功能,但缺少 USB 3.0/3.1 的高速传输能力。
    • 应用场景:常用于一些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但需要支持多种功能的小家电设备,这类设备使用的 MCU 通常只有 USB 2.0,USB 3.0 功能对其而言并非必要。
    • 成本:相比 24P,省去了部分引脚和相关电路,成本有所降低,但高于 6P。
  3. 16P Type-C
    • 功能:在 24Pin 的基础上阉割了 USB3.0 的 TX1/2、RX1/2,保留了 SBU1/2、CC1/2、USB2.0 的 D+、D - 。除不具备 USB 3.0/3.1 高速传输外,其他功能与 24P 基本相同,同样支持 PD 快充、音频设备、HDMI 传输、调试模式等。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高速数据传输需求不高的设备,能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控制成本。
  4. 24P Type-C
    • 功能:是全功能的 Type-C 接口,具有 12P 引脚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并且多了 USB 3.0/3.1 高速传输功能。其 D+/D - 提供了对 USB 2.0 数据传输差分对的兼容,有两组 D+/D - 差分对以支持正反插;GND 和 VBUS 分别用于提供地信号和电源信号,默认 VBUS 电压是 5V,可通过协商支持更高电压和电流;RX 和 TX 分开,可实现上行和下行的全双工通信;CC 引脚用于插拔检测、正反插方向检测、source 端的电流支持能力播报,以及在 PD 快充和 alternate mode 中使用;VCONN 为 Type - C Cable 里面所包含的 EMarker 芯片供电。
    •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种功能支持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
    • 成本:由于引脚数量多,功能丰富,其接口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